第691章 天兵和倭兵之对比(1 / 2)

第691章天兵和倭兵之对比</p>

李如松原本以为,经略大臣林某人会一直跟随着第一兵团行动,自己要一直被笼罩在经略大臣的阴影下。</p>

毕竟第一兵团兵力最多丶实力最强,所以跟着第一兵团行动肯定最安全。</p>

而且第一兵团明显是主力,进攻方向要沿着西海岸收复平壤丶开城丶汉城这朝鲜国三京。</p>

就算从政治影响力来说,经略幕府也应该跟着第一兵团。</p>

所以李如松真的没想到,林泰来居然会主动说放手给自己“独立领军”的机会。</p>

随后便听到林泰来说:“不过现在人多嘴杂,所以等总结完平壤之战,你我单独再议。”</p>

李如松心里十分痒痒,但又不好继续追问,否则就显得情商太低了,像是盼着林经略早点离开似的。</p>

暂时打发了李如松,算完前夜的旧帐,林泰来又对众将官说:</p>

“这次经过与倭兵的正式交锋,尔等有何心得体会,可一一道来。</p>

如果有什麽疑惑不解之处,本部院也可为尔等解答。以后再面对倭兵时,尔等可以更加心中有数。”</p>

不过还是冷场了,第一兵团众将官面面相觑,没人发言。</p>

毕竟刚被经略大臣阴阳怪气的训斥了一番,心里已经产生了些许畏惧感。</p>

林经略也不着急,让家丁亲卫烧开水,品尝了一下小西行长留在风月楼的茶叶,随即一口“呸”了出来,骂了句“垃圾”。</p>

“不会吧?跟倭兵打了一天一夜,尔等一点感想都没有吗?”林经略诧异的问道。</p>

李如松还想早点结束“总结大会”,然后询问自己“单独领军”的事情,就赶紧带头发言说:</p>

“按照往常经验,城门被破后,攻城战基本也就结束,一般不会再发生有组织的抵抗。</p>

但这次在平壤,我大军已经入城,倭兵竟然依托数个城中土垒,仍然保持有组织的抵抗,实在与我中国情况不同。</p>

如果不是不惜代价的大肆纵火,烧死了土垒中数千倭兵,还没那麽容易彻底拿下平壤城。”</p>

林泰来点头道:“你观察出的结论是对的,倭兵的守城习性确实与我中国不同。</p>

据我所猜测,应当是倭国受限于技术和资源材料,他们国内筑城水平欠佳,城池不大,城门也很脆弱。</p>

所以在倭国内战中,破城门并非难事,破城门之后的巷战和天守阁之战才是重点,这就是他们的守城习性。”</p>

李如松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只是随便起了一个话头,林经略还真能解答。</p>

不管到底是不是编造的,反正听起来也能自圆其说。</p>

李如柏也大着胆子说:“小西行长和一万残兵逃出东门时,在下本纵队两千骑率先追击。</p>

倭兵也曾一度列阵反击,虽然看起来阵容严整但放了几枪后就仿佛陷入了呆滞,然后便被我骑兵冲垮。</p>

以此看来,倭兵似乎并不强,感觉一万倭兵只需上千精锐骑兵便可击溃。”</p>

林泰来略加思索后,也回应说:“你这个感觉也不算错,当今倭兵战力肯定不如我大明边军。”</p>

不管后世倭吹再怎麽吹,事实也是在朝鲜参战的大明官军时常几百骑就敢冲击数千上万的倭兵,长时间打下来两方总体战损比例在一比四左右,大明一,倭兵四。</p>

虽然有些战役失败,但往往也是战斗力之外的原因,例如急功冒进啊军粮断绝啊军火库爆炸啊之类的缘故。</p>

入朝鲜国参战的李如梅评价说,十万倭兵战斗力只相当于七千女直精兵。</p>

然后林泰来又详细解释说:“第一,倭兵不适应我大明边军骑兵加重炮的打法,他们从来就没见过如此多骑兵和如此多重炮。</p>

第二,倭兵缺少骑兵,离开城墙堡垒的野战,先天就是巨大劣势。</p>

第三,因为技术限制,火铳发射间隔时间长。虽然倭兵发明了什麽三段击之类的战术,但是在倭国内战打步兵更有效。</p>

面对我大明骑兵突击,最多也就三声射击。三声过后,就要被我方骑兵冲砍了。</p>

而且倭兵还有个问题,他们不习惯用盾牌,没有掩护火铳手的意识,所以很容易被骑兵冲垮。</p>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都是倭兵打内战养成的战术习性,猛然遇到我大明铁骑和重炮,原本有效的步兵阵型就承受不住了。</p>

这就是为什麽在今日凌晨,一两千骑兵追击就把小西行长一万残兵冲垮的原因。”</p>

众将官听着林经略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禁心悦诚服。</p>

在今天凌晨,亲自带骑兵冲砍倭兵的另一将官杨绍先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也开口问道:“末将冲阵时,有一事迷惑不已,斗胆请经略公解惑。”</p>

林经略这时候态度比刚才和蔼多了,鼓励说:“不怕你们有疑问,只怕你们打糊涂仗,只管问来。”</p>

杨绍先便又道:“末将冲砍倭兵时,前排一二百人往往极其凶悍,面对我方具甲马兵也死战不退。</p>

但其他倭兵却大相径庭,只要前排一二百倭兵被斩杀殆尽后,后面其他倭兵往往就一哄而散。</p>

末将极为不解,为何倭兵里的精锐和平常兵员差别如此之大,看起来极为割裂?”</p>

林泰来回答说:“关于这种情形,我也能略微猜到一二。</p>

倭国有个专业的武人阶层叫武士,这些人世代食君主之俸禄,又以武艺和性命报效君主。</p>

你所说的倭军前排精锐,可能就是所谓的武士。而其他平常兵员,就只是招募来的民兵而已。</p>

在倭国内战中,往往是武士为前驱对战,民兵跟着一拥而上。</p>

所以你才会看到,倭军的精锐往往都在前排,这也算是一个特性。</p>

故而与倭兵野战时,只要熬过三声枪响又砍完前排武士,同一个阵型里的其他倭兵大概率就会崩溃。”</p>

众将官又一次敬佩的五体投地,林经略对倭国的了解之深,简直恐怖如斯!</p>

虽然他们没能力分辨出到底是否编造,但真的能自圆其说。</p>

辽东军资深悍将丶李家铁杆家丁出身的查大受也说出了一个感想:</p>

“倭兵如果凭藉地势层层筑垒丶连环相顾,凭藉犀利火铳防御,委实非常难攻。</p>

我甚至有种感觉,有土垒掩护之倭兵跟野战之倭兵,完全是两回事。”</p>

在攻打平壤任务里,查大受负责进攻城北牡丹峰。</p>

而在牡丹峰上,不但有两千倭兵拒守,而且也依据地形修筑了坚固堡垒。</p>

从下往上仰攻倭军土垒的艰难过程,给查大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碍于地形,很多地方连火炮都用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