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刚想到温好好的亲事, 今天早上,媒人就上门来了。
温好好他们姐弟刚出发去学校, 温俊海也去了供销社,家里只剩下姚软枝一个人,本来打算去农机厂的,结果就被王奶奶给堵住了。
王奶奶是夹沟村最有名的媒人,说媒拉纤几十年, 名声不错,没有出现过那种男家瞒、女家骗,就是为了拿份媒人钱的缺德事, 所以姚软枝也很热情地接待了她。
说媒的套路是什么, 姚软枝也清楚。
王奶奶那边一试探,姚软枝就坦率地说了“好好这个年龄了,是该说人家了。”
“好好这姑娘,跟她名字一样,好着呢。我看了这么多年, 咱村里没几个能比她强的。”王奶奶几分客套, 几分真心,狠狠夸了温好好一通。
“是啊,好好性子好, 心眼好,干活勤快,人又懂事,家里弟弟这么多, 全都是她给带着操心着,吃穿洗刷,哪个都要顾着。这不是我给自家人吹嘘,大家都是亲眼看着的。”姚软枝不知道王奶奶提的是哪家男孩,只能提前打预防针,“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好好吃了不少苦。现在条件好点了,我就想着,不管咋说,不能让好好嫁了人还受苦,怎么也得给她挑个人品好、懂得心疼人的人家。”
上辈子温俊海被她连累,放弃了光明前途,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她这边,温家条件始终处于贫困之中,所以温好好说亲的层次就上不去。
在那种情况下,温好好运气还算是不错,找了个男人就是穷了点,别的没什么毛病,两个人一起吃苦下力气,硬生生挣下了万贯家财,只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健康。
别人把温好好发家的事迹当成光荣史来讲,可是姚软枝从中看见的却是温好好的艰辛。
这辈子姚软枝在,万贯家财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姚软枝只希望温好好能够轻松些、快乐些。
王奶奶连连点头,又顺带夸了几句姚软枝这个嫂子心好,才说到了正题。
托她提亲这家,是澶河对面村子里的,姓范,王奶奶说的是范家的小儿子,也是独生子。
“范玉国那小伙子啊,是一表人才,白白净净,在村里小学读书,老师也夸他聪明,说他以后有出息。”
王奶奶说,范玉国长得好,也读书识字,家里四个姐姐,两个已经嫁人,两个定了亲快要嫁人。四个姐姐对弟弟都很照顾,以后结了婚也不怕没人帮忙干活。
范家原来很穷,但是现在也分了田地房屋,父母都勤快能干。
“范家说了,明年让范玉国去县城招工,要是能招上,那就是工人啦,吃公粮拿工资,日子就更好了。到时候儿媳妇跟着一起去县城也行,在家住着也行,孩子他们爷爷奶奶管带,不用媳妇操心。”
姚软枝不动声色,给王奶奶端了糖水“听着挺好的小伙子,人家对姑娘有啥要求”
王奶奶也没有掩饰躲闪,说得很干脆。
范家想找的儿媳妇,一个要长得体面,待人大方,能认字是最好;一个是要勤快能干,踏实过日子;还有一个就是家里条件过得去,不能拖后腿。
相应地,范家也承诺,彩礼丰厚,结婚时候家里准备新房。
听王奶奶把条件说清楚之后,姚软枝应下,等温俊海和温好好回来,一定好好商量一下,然后给王奶奶回复。
王奶奶走的时候,姚软枝还抓了一把硬糖给她塞到口袋里,让她带回去给家里的孙子吃。
王奶奶觉得很有面子,笑眯眯地走了。
她一走,姚软枝也推出自行车,锁了门,准备先去姚家看看爹娘,然后去县里农机厂看她的那些小工具做得怎么样了。
刚走到姚家门口,就听见姚家院子里有人在叫。
大门没锁,姚软枝在门口叫了两声没人应,皱着眉锁好自行车,推开大门跨过门槛,正看见西屋里杨九香走了出来。
杨九香怀里抱着女儿,眼圈红红的,跟姚软枝说话的声音也有些不对,好像是刚刚哭过。
“二嫂,爹娘呢”姚软枝心中有疑问,仔细观察着。
“爹娘和你二哥,都上工去了。”杨九香养了好几个月,皮肤明显白了,身子也丰腴了几分,神情也柔软了不少,明显是过得不错。
“哎呀,我给忘了。”姚软枝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光想着过来看看爹娘,竟然忘了现在正是春天农忙的时候,姚文昌互助组当然就更忙了。
杨九香这是因为女儿还不到一岁,让她在家看孩子看家做饭,才没有去下地。
“你看看,我就说了,九香你有福气,嫁到姚家来,姑爷心疼,公婆体恤。咱这农村里,哪个女人生孩子不是照样做活把孩子生在地头上的也多的是。哪像你,生个孩子吧,在卫生院花那么多钱,回来做个月子又是给你炖鸡做汤,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让你在家歇着不下地”
一个妇女从杨九香背后的屋子里走出来,一脸讨好的笑容,嘴里嘟噜噜说了一长串,看着姚软枝问“还有满满这样好的小姑子,温俊海那样有本事的姑爷,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啊”